媒体关注

Media

80后回乡“博士渔夫”带领农民手机养鱼

发布时间:2022-11-28 14:12:55

分享到

编者按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、走进群众,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、鼓舞奋进力量,11月21日起天目新闻推出“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”系列报道,我们分赴浙江各地,进机关、进企事业单位、进城乡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,讲述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,展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本岗、扎根基层一线、认真履职尽责的生动事迹。

养殖户坐在屋里,手机点点就能掌握整个鱼塘水质的变化,在家遥控增氧机开关;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上,供应链合作商的采购需求一目了然,还能通过“数字渔仓”平台对商品鱼进行检测、分拣……素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称的浙江湖州,养鱼正在迎来新模式。

引领这种淡水鱼养殖“潮流”的,是当地一名80后博士,沈杰。

沈杰是中国科学院博士,国内物联网领域专家。2002年沈杰从浙大毕业后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,开始学习、研究物联网技术。因主导完成了全球首部物联网顶层架构国际标准,沈杰获得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最高荣誉“IEC 1906”奖,成为国际上首位物联网领域获此殊荣的专家。

沈杰的家乡在浙江湖州南浔区菱湖镇,是全国四大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。养鱼是菱湖人祖祖辈辈的传统和生计。与大多数乡里乡亲一样,沈杰的父母也以养鱼为生。养鱼的辛苦,他从小就看在眼里。科学养鱼致富成为了沈杰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梦想。

2016年,36岁的沈杰辞去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的职务。他“要回家养鱼”的这个决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亲人们也不理解,沈杰不顾家里人的反对,凑了数百万元资金,带着小团队回到家乡创立了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从此一头扎进了鱼塘。

沈杰公司的名字“庆渔堂”取意“庆收于渔,创富于民”。他说,希望用物联网改变千千万万个渔业养殖户命运,把沉睡的农业唤醒。

“养鱼先养水”,调节好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成长的关键。用自身所学的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渔业,沈杰首先瞄准的是水质监测。他研发了一套鱼塘传感器系统,把鱼塘边的表箱连接到远在城镇的监控中心,养殖户再也不用因为担心鱼缺氧半夜爬起来巡塘,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水温、含氧量等信息,及时采取措施,从而降低鱼的死亡率。

单靠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渔业还不够,沈杰还有更大的梦想。如今他又开启了新的探索——实现精准化养殖的“无人渔场”。

在位于安吉县的湖州“数字生态渔仓”,10多亩的生产基地,有60多个智能化蜂窝池,放眼望去看不到一个人,只听到增氧机搅动的水流声。鱼塘的日常管理已基本实现智能化,时间一到,投料机就会向池塘投放饲料,水内溶氧量低了增氧机会自动开启,水质下降会启动水循环系统,将养殖尾水排往大塘进行物理过滤和生物净化,实现水体循环利用和“零排放”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,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沈杰说,希望通过技术的改造实质性提高传统产业的运作效率、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,让传统产业走上智能、生态、高效的发展道路,让科技造福更多的百姓,这就是他的最终理想。